清朝時期,台南枋橋頭的吳家因承販台鹽而致富
後來在吳尚新繼承家業時,承銷食鹽業務大為發展,使得吳家的家境更加興盛
道光年初,吳尚新便聘請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
將自宅第的北邊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加以收購並改建
沿著當時的地勢高低來建構庭園造景
其間佈置了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等,極盡美觀
並將之命名為「吳園」,當時人們俗稱「樓仔內」
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號稱為當時「台灣四大名園」
當時吳家的財富可說是全台南府城之冠
庭園的美輪美奐,也可以說是全台灣最豪華的
所以台南有句俚諺說:
「有樓仔內有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有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
台灣通史的作者連雅堂於<台南古蹟志>中也寫到:
「枋橋吳氏,為府治巨室,園亭之勝甲全台,而飛來峰尤最。」
這些地方都可以了解到當時吳家的財富與宅第庭園構築的精雅都是相當驚人的
日治時期之初,台南地方缺乏集會設宴的寬廣場所
當時日本人每次集會、設宴都只能洽借吳家
或是商借位於昔日龍王廟街的「兩廣會館」作為開會設宴之所
後來大家以吳園庭院景色非常優雅為由
地方官民於明治41年(1908)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社團法人台南公館」
並選定此地為籌建現代化公共聚會場所知地點
最後吳氏子孫受迫於政治與地方人士的壓力之下
變賣吳園土地一甲(三千多坪)予該社團法人闢建「台南公館」
建館工程於是在明治43年9月正式展開
明治44年(1911)2月初落成啟用
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之現代建築物自此誕生
創建迄今已170餘年的吳園,如今只侷促在台南市區一隅
目前只剩下「仿飛來峰」的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四角涼亭與六角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
雖然經過整修後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已經與原始面貌大不相同
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作勵軒)仍維持一定型制
就整體而言,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吳園的風格
吳園藝文中心位在繁華的台南市民權路上
從馬路上看起來就與一般傳統的古蹟沒什麼兩樣
但漂亮的花園就是這樣藏身在這些建築物之中
就我們去過兩次的經驗看來
知道這裡有個美麗花園的人應該不是很多
偶而會有一些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
遊客會到這裡來的就很少,通常都只有10幾、20個人左右而已
如果想要在熱鬧的市區中找到可以放鬆心情的地方
來這裡絕對不會讓你後悔
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帶個點心來這裡坐著慢慢品嚐
或是帶著小朋友、小動物來這裡玩耍
都是週休假期不錯的規劃之一
而且附近又有孔廟、國家台灣文學館、府中街美食......等可以串成一個旅遊區
玩個一、兩天都不成問題的
只是這裡的街道比較狹小,停車位比較不好找
如果有再規劃個停車場,應該會更方便一點
附上一些相關資料,其餘訊息請上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網站查詢
地址: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
電話:(06)2217942
開放時間:8: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