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壽山動物園最早於民國六十七年七月一日成立於壽山西麓西子灣


名為「西子灣動物園」


由高雄市公園管理處(現養工處)所屬西子灣風景特定區管理所管轄


民國六十九年,市府爭取中山大學在高雄市復校


將西子灣風景特定區變更為校地


故另於壽山東麓闢建壽山風景區


選定壽山東南角現址設立新園


規劃完成後,於七十年七月廿八日開工歷時五年


於七十五年五月完成園區內全部設施


動物則於七十五年三月進行搬遷


同年六月十五日對外開放參觀

目前壽山動物園隸屬於高雄市風景區管理所管轄

                                                                                 ................文摘自高雄市政府


壽山動物園應該是很多南部的五.六年級生共同的回憶


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沒像現在有那麼多旅遊景點


像這種不用花什麼錢.交通方便.小孩子又愛的地點


當然是上上之選



小時候是家人帶著一起來玩


現在想不到卻是自己要帶著家人一起來


時間真的是過的非常快啊~~


剛到的時候發現來的人還真是不少


大概是假日的關係


很多都是全家一起出來走走透透氣的吧


加上動物園旁邊有一些登山健走的步道


所以也有不少人是來健走的


從入口到收費亭這一小段上坡路


地上還有很多的彩繪


(我覺得應該可以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讓他們自己想要往前上走,而不用大人抱他們吧)


收費也還蠻便宜的


全票要40元,半票只要20元



▲很可愛的門票,也可以當成一種收藏唷


過了收費亭順著遊園方向前進


道路雖然又是上坡


不過走來卻並不覺得吃力


加上綠意盎然的景色


整個人心情就放鬆了下來



▲這種天氣來這裡散步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


接著就將我們沿途參觀的動物介紹給各位認識吧~~


不過有不少動物都是隔著玻璃或是鐵絲網拍照的


可能會有點怪怪的


請大家見諒囉



▲印度大犀鳥--性極頑皮,喜將食物往上拋,然後昂首接食物吞入口中。春、夏繁殖,築巢於樹洞中。繁殖期間有「自牢」行為,即母鳥孵蛋及育雛時會用黏土或泥將自己封在ㄧ處樹洞中,僅留下一個小口讓公鳥將食物帶給母鳥吃。



▲綠鬣蜥--在玻璃櫥窗內虎視眈耽的,可能想把參觀的人給XX吧!!



▲豪豬--別看他帶那麼多刺,其實他的眼神也是粉口愛地~~



▲蘇卡達象龜--日正當中時他會掘深洞避暑,日落黃昏時分才會開始活動,不過看到吃的,卻也是箭步如飛啊~~



▲蘇卡達象龜--他自己不知怎麼弄的就變這樣子了,真懷疑他到底怎麼翻回來耶??



▲大嘴鳥--群居性、樹棲性鳥類,常在枝頭笨拙地蹦跳覓食,以喙尖啣住食物,再甩頭將食物吞入。彼此間會互相理毛,相處合諧。



▲袋鼠--群居性動物,社會組織緊密,主要成員為雌袋鼠與其子女,每隻各有階級,當雌袋鼠發情時,雄袋鼠才會加入袋鼠群中。雄性會為爭奪雌性而相互打鬥。



▲鴕鳥--通常以10到15隻成小群活動,也喜歡與大群的草食哺乳動物為伍。不會飛行,但善長奔跑,時速可達50公里以上。在繁殖季節時雄鳥會發出大的隆隆聲響,且具有領域性。通常一隻雄鳥帶領三到四隻雌鳥,在地面挖凹坑做巢,該群的雌鳥都將蛋產在同一個巢中,雄鳥負責夜晚孵蛋,而第一隻下蛋的雌鳥則負責白天孵蛋,但是牠常常將其他雌鳥所下的蛋推出巢外一、二公尺之遠,使這些蛋無法孵化。



▲南非劍羚--有群居性,由優勢的雄性帶領雌性及幼仔成群,也有由雄性組成的群體,少數雄羚羊則單獨活動。日行性,通常於清晨及午後活動及覓食,中午休息。繁殖期間,雄羚羊之間會以角互相碰撞勾纏,只有雄性的領導者或優勢的雄羚羊才有交配權。



▲弓角羚羊--日行性、群居性動物,通常5~20隻羚羊組成一群,由一隻老的公羚羊帶領之。由於體形笨重,不善奔跑,容易被捕捉。



▲鳥園中不知名的鳥兒



▲鳥園中,這應該是帝雉的一種吧



▲鳥園中的鴿子,很有氣勢吧~~



▲鳥園中不知名的鳥兒



▲孔雀--沒看過這種小號的孔雀開屏吧!!



▲黑猩猩--日行性、群居性動物,但組織鬆散,不像猴群有嚴格的階級區分,但同群的黑猩猩亦各有某種社會地位。叫聲最響亮、表演最動人的雄猩猩會取得相當程度的領導權。不同的群體可以混處在一起,而雌性與幼仔則多留在群體中心。同伴間一起遊玩或互相牽手、整理毛髮,是友善的表示。雌性發情期間會與數隻雄性交配。同一家族的關係可能維持終生。黑猩猩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幫助牠們取得食物,例如牠們會以修飾過的小樹枝或草莖插入白蟻的巢穴中,讓白蟻爬上來後,再把它拔出來,以舔食上面的白蟻。居住樹林中的黑猩猩很少喝水,口渴時只將手伸入水中,然後去舔手上的水滴。黑猩猩在地上和樹上一樣活動自如,會用四肢走路。



▲非洲象--群居性動物,通常三至十隻成群,以母象及幼象為主,領袖是一隻母象;而雄象於十二至十六歲時離群獨居或加入組織鬆散的公象群。象群一天僅休息4~6小時,其他的時間幾乎都用於覓食及遷移。大象的記憶力超強,領隊的母象憑著記憶帶領象群尋找食物及棲息地。象群的移行速度約每小時5~7公里,一天走上100公里路是常有的事。休息時成象通常是站著睡覺。非洲象在雨季時主要吃草,而旱季時則吃樹葉、嫩枝,甚至樹皮,牠們每天所吃的食物量約是體重的5~6﹪,另外加上100~300公升的水。非洲象是十分合群、彼此關係密切的動物,當牠們的群體因人類獵捕而崩潰時,殘留的個體將不易存活下去。



▲白犀牛--白犀牛是草原性動物。成年雄性常單獨行動,且有明顯勢力範圍,每隔約100公尺用踢散的糞便做記號以標示領域,僅允許幼仔及未成年的雄性進入此範圍內。通常於晨昏時段覓食,天氣太熱時會在樹蔭下睡覺或洗泥浴。泥浴除了可以幫助散熱外,還可以驅逐體外寄生蟲。通常每天會遊走數公里,而為了尋找水源及食物,有時會走上幾十公里。遇到危險時,犀牛群中成員會圍成一個圓圈,頭角朝外側以禦敵。 發情期間,雌雄犀牛會互觸對方的角示愛。母犀牛與幼仔的關係十分親密及依賴,而成年雄犀牛有時會攻擊沒有保護的小犀牛。由於犀角為名貴藥材,而遭致人類濫補與偷獵,目前已瀕臨絕種。



▲單峰駱駝--為群居性動物,以一隻雄性和數隻雌性與仔駱駝組成小群集生活。雄性會以跳躍及啃咬的方式驅離入侵者以保護其駱駝群。



▲梅花鹿--群居性的動物,遇危險時會豎起尾巴,露出臀部的白毛以警告同伴。繁殖期間,鹿群中的雄鹿會以鹿角互鬥以爭取與雌鹿的交配權。初生仔鹿則會本能地躲在草叢中掩蔽起來,以求安全。梅花鹿身上的白斑終生不會消失,是牠們最佳的偽裝工具,在樹林或草叢中活動時不易被獵食者發現。



▲台灣黑熊--除了繁殖及育幼期外,幾乎都是單獨行動的。日行性,大多於晨昏出來活動覓食。善於爬樹,會以樹枝做巢,也利用樹洞或岩洞休息。喜歡泡水,泳技佳。活動範圍很廣,會以搔爬樹幹或撒尿做記號,但無固定的活動領域。在探察嗅聞周遭環境時會以後肢站立行動。不會冬眠,冬季時高海跋的黑熊會移棲至中海拔地區。食性廣泛,也吃已死亡的動物。通常會遠離人類,但如果受傷,或照顧幼熊時則可能會攻擊靠近的人。牠們是台灣生態環境中最高級的消費者,在大自然中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



▲北非髯羊--真是哀怨的眼神



▲斑馬--群居性動物,喜歡集結成大群活動,但組織鬆散,大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集結。一個斑馬家庭通常由一隻雄馬、數隻雌馬及幼馬所組成,幼馬於二、三歲時即會離家。斑馬個體並無領域性,活動區域彼此重疊。遇到危險時會嘶叫警告同伴逃跑,或由首領指揮整群斑馬屁股朝外圍成圓圈,猛踢後腳,以採取團體防禦。到了繁殖期,雄馬會站立互以前腳踢打對方或互咬對方頸部,或大聲嘶叫追逐母馬。



▲印度羚羊--群居性,除繁殖期外,大多雌雄分居。雄羚羊常獨居或成小群活動,而雌羚羊常群居或與幼仔生活,以照顧幼仔。牠們喜歡棲息於樹叢間,以找尋食物及掩蔽。牠們所需的水份大多來自於所吃的青草及樹葉。白天活動覓食,夜間休息。雄羚羊遇到危險時會露出頸部下的白毛或耳朵內的斑紋以示警告。



▲非州獅--貓科中最大型的動物,有”萬獸之王”的稱呼。 獅子是唯一行群居生活的貓科動物。以一隻成年公獅帶領5至10隻母獅及小獅子一起生活。捕捉獵物、警戒及育幼等工作由母獅負責,而母獅所捕捉的獵物通常是由公獅先行享用,吃剩的才輪到母獅及小獅子食用。獅子會以尿液及如雷的吼叫聲來劃分其領域,吼叫亦表示高興或是示威。繁殖季節時,公獅會為爭取領導地位及與母獅交配的優先權而互鬥。



▲台灣麂(山羌)--並非成群活動的動物,而且雄性及雌性都各自有一定的領域。雄性會以「額腺」、眶下腺分泌物抹在地上、樹上,排尿或糞等方式標示記號,雌性也有,但較不明顯。生性溫和,警覺性高,受驚嚇會舉起尾巴露出下方白毛,跳躍著逃走。通常僅於晨昏或夜晚出來覓食。會利用岩洞、樹洞或草叢隱蔽處休息。目前已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河口鱷-- 屬變溫動物,平時生活在鹹水區,有時會游離海岸。在陸地上行動遲緩,因此常浮在水面上偽裝,或只將口、鼻露出水面,等到有獵物靠近時,便從水中突襲,將獵物拖入水中溺斃,然後咬住獵物用力扭轉自己的身體,直到撕碎獵物後才食用。鱷魚媽媽在土巢產完卵後,會在周圍挖掘出充滿水的坑,潛藏在裡面保護蛋,直到小鱷魚孵化後才會離開。



▲其他如果有什麼其他動物想看,就自己走一趟囉~~


逛了一個下午



感覺上還蠻開心的


也因為跟動物們的距離很近


所以可以看的很清楚他們的一舉一動


但是換個角度來想


他們的生活空間卻也太小了一點


應該會不快樂吧


所以也希望下次再來的時候


園方可以再為他們多爭取一些空間


讓他們快樂起來吧


 


最後附上交通資訊,有興趣前往的人請參閱


◎外縣市及駕車遊客


1.省道台一線(民族路)→ 九如四路→華安街→鼓山三路→萬壽路(元亨寺)→萬壽山橋→壽山動物園


2.中山高速公路→中正交流道→中正四路→大公路→鼓山一路→壽山公園入口→萬壽路→壽山動物園


◎大眾交通工具


1.公車:56號公車(動物園假日專車)鹽埕站(由捷運鹽埕埔站出入口2往大仁路方向)←→壽山動物園


2.捷運:捷運紅線至美麗島站→轉捷運橘線至鹽埕埔站,下車後由2號出口


   a. 步行至大仁路鹽埕公車總站搭乘56號市公車


   b. 搭乘捷運橘線接駁車(橘3) 至"歷史博物館"→ 轉搭56號市公車前往動物園
       
3.火車:至高雄火車站下車後,改搭計程車,車程需三十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bonkitty 的頭像
    bonbonkitty

    阿宏的行行攝攝

    bonbonki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