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戲院位於老街東市場後方的觀音街
現今仍是個尚未整修的古蹟
日治時間為全縣第一的規模與熱鬧,如今早已不復見
雖然外觀上破破爛爛的,裡頭仍是別有洞天
大門目前有開啟,可以自由進出參觀~~
話雖如此,真的要進到裡頭參觀還是要有點勇氣的
嚴重破損的騎樓與大門,怎麼看就是很淒涼
與鬼片中的場景有幾分神似......
日治時期的雲林西螺,文風鼎盛,全縣第一
西螺座或稱「舊戲園」,位於老街東市場後面
西元1937年,改建為地上2層建築,結構為RC加磚造
柱面貼面磚,餘皆為洗石子,木造椅可容納500人左右
正面窗櫺以木板隔成四扇,木窗上方有狀似葫蘆的花浮雕裝飾
具有日治時期建物本土化的味道
二次大戰後,西螺座改名為西螺大戲院,屬混合戲院
最熱鬧的時期是1950、1960年代,戲院往往人山人海
附近有不夜城冰果室、麵攤、檳榔攤,戲院內亦有福利社
早期更有小孩子在休息時間賣枝仔冰
而每天尾場最後十分鐘,老闆都會開門讓觀眾免費進去看戲
小朋友最喜歡湊熱鬧「撿戲尾」
1970年代,西螺大戲院多演國片
像《梅花》、《汪洋中的一條船》、《月兒在林梢》……等
西螺大戲院也出租作頒獎典禮場所、後備軍人召集或學校畢業典禮的會場
1980年代以後,西螺鎮新街商業興盛起來
西螺大戲院雖然也在沒落中,卻是西螺鎮最後一家歇業的戲院
其整體結構及設備尚保存得很完整
(資料摘錄自http://www.mdnkids.com/taiwan_theater/3.shtml)
實際參觀下來,戲院雖然殘破不堪卻不髒亂
垃圾不多,也沒有流浪漢出沒的縱跡
倒是有不少天花板解體掉落的情況,這部分要注意安全
最好可以結伴同行,天色太暗就少來這種地方吧
要不然到裡頭參觀還挺有意思的唷~~
希望哪天可以整修一下,讓這裡成為西螺的景點之一
西螺的泰山石敢當設立於西元1827年,位於老街北端的濁水溪旁
石敢當民間傳說有納福、驅風、避邪、止煞、防水、消災等功能
因而被廣設於三叉路口或門外,來防止邪煞之氣來傷人
而石敢當的形式也多種,有只寫上「石敢當」三字
也有寫上「阿彌陀佛」,更有配合五行八卦、北斗七星或猛獸圖案
而西螺泰山石敢當就是刻上獅頭,額頭上並刻有「王」
象徵獅王,口含寶劍,居民俗稱「獅子咬劍」
泰山石敢當高五呎六吋,是全台最大的石敢當
放置於一丈多高的基座上,其上並有八角亭
西螺的泰山石敢當主要的目的是要防止水災
仔細看上頭的文字,「泰山石敢當」五個字就有三個別字
「泰」字下面的水少一捺,涵義是濁水溪水少一些就不會氾濫成災
「石」字又多一點呢,是由法師加持過的石頭,法力無邊,就不會亂滾
「敢」字的耳沒突下來,要讓它齊放得四平八穩,重心穩固,是有涵義的別字
(資料摘錄自http://www.yces.chc.edu.tw/~shihlinb/rock.htm)
【雲林一日遊】
台灣百年童玩遊藝大展->童心園->老邵小籠包->正莊麻糬->西螺大戲院、泰山石敢當->千巧谷烘焙工場(崙背店)->源順芝麻觀光油廠
【相關資訊】
西螺大戲院住址:雲林縣西螺鎮觀音街2號
泰山石敢當住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與大同路交叉口
【附近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