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鵝鑾鼻燈塔位於屏東的墾丁國家公園內


「鵝鑾」是排灣族語「帆」的譯音


是由附近的香蕉灣有巨石看似帆船而取名


加上當地突出海面的台灣最南端陸塊像鼻


故稱之為「鵝鑾鼻」


當初建造燈塔的由來


是在清朝初期通商中國的歐美商船漸趨頻繁


卻經常在台灣海峽失事


特別是在七星岩附近


清政府基於航海安全考量


且在美國和日本政府的要求下


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委託英國皇家學會的畢齊禮至鵝鑾鼻勘察並興建燈塔


當時清廷以100兩銀兩向龜仔角社蕃購買燈塔用地準備建塔




在建造時為了防止原住民侵入破壞


燈塔便設計建築成砲壘形勢


以塔基作為砲台,圍牆上也設有槍眼


圍牆外四週並設壕溝以放置槍械自衛


燈塔建造完成後更派有武裝士兵守衛


為當今世界上少見的武裝燈塔


燈塔於清光緒8年(1882年)落成


當時塔身為白色鐵造


裝置一等定光五芯煤油燈


光力500燭光


向七星礁方向設紅色弧示警



在民國18年(1929年)的時候


鵝鑾鼻燈塔被政府定為當時的台灣八景之一


知名度因而大增


成了台灣民眾家喻戶曉的景點


鵝鑾鼻燈塔曾兩度遭到破壞


第一次是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清軍撤離時曾把燈塔炸毀


第二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地形重要而屢遭美軍轟炸


直到台灣光復後


才經由海關改建並換裝成新式的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


燈塔塔高21.4公尺


光度達180萬燭光


每30秒旋轉一周,見距為2海浬


是目前台灣地區光力最強之燈塔


同時也享有『東亞之光』的美譽




民國71年(1982年)


政府將燈塔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


現在的鵝鑾鼻燈塔園區


幾乎已經是到過墾丁的人都曾去的重要景點之一


應該說曾到墾丁玩卻從沒來過這裡的人


似乎可以稱為稀有人類了


大部分人應該或多或少都來過個幾次才對吧!?


園區接近台灣最南端(不是台灣的最南端喔~)


園內珊瑚礁、石灰岩等地形遍佈


又受到海浪、強風及雨水的風化作用下


造成許多巨礁林立、奇峰、洞穴等奇觀


而在園內步道縱橫交錯沒有固定的遊園路線


就好像是迷宮一樣


記得要隨時將地圖帶在身邊才不會迷路






知名的景點包括了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迎賓亭等


到處都可以找到引人入勝的美景


特別是在天氣好的時候


藍天、白雲配上大海與大草原


就是墾丁最迷人的特色之一


因為入園區是要收費的


包括了停車費與門票費用


天氣不好可就不建議花這個$$囉~~


會讓大家覺得不值得地~~





數年前鵝鑾鼻公園園區內又一村附近


發現有距今五千年前的史前遺址


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


生活方式以狩獵及採集為主


這是台灣自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後


第二次發現先陶文化的史前遺址


民國90年又在建售票亭時挖掘到三千八百年前的石棺


以及墾丁史前文化留下的陶片、稻穀印痕


是全台灣最早栽種稻米的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bonki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